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知識是賦予能力的過程



2013.7.13林政諺

今天Exist思想空間第一場Event,很高興由謝果廷打響第一炮,擔任主講,介紹「組織內部知識如何產生」一文。分享何謂「知識經濟」又何為「知識架構」,為Exist這個思想分享平台提供了很多想法及可能性。

知識建築的高牆


在果廷分享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知識平台建立上所面臨的瓶頸「付出」,如會中主持人兼總策展人 晏霆所說:「長一輩的不願去接觸新的資訊平台,甚至是不知道如何讓自己保貴的知識與經驗系統化」,我不禁想到之前有機會到高雄市六龜區荖濃部落,去協助傳統文化的傳承企劃書撰寫。耆老們擁有許多特有技藝,但是面對白紙黑字的系統,卻顯得茫然無助失措,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基本功、教材,就是自然而然的按部就班,反正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就對了。

耆老們就算心有餘、力卻未逮,而知識人口不斷外流造成知識的斷層,少數的志工只好努力爭取政府預算以爭取更多資源、專業人力。反觀年輕一輩卻面對截然不同的困窘,在科層制的組織中,固然雄心萬丈,但是上司當前,怎樣克服壓力卻勇於提出想法,甚至在上司「安於現況」狀況下,論述是否能被傾聽,還是莫須有的一概否決,挑戰年輕人舉手提問的信心。

以上,我們可以顯然感覺到組織文化與知識經濟的對等關係,與會成員 邱嘉偉補充道:「知識經濟最重要莫過於接納以及傾聽」,一個組織文化是否能讓資深夥伴願意提供想法、讓資淺夥伴有自信舉手去提出意見,甚至質疑現行做法是否應和時代演進,並且提供適當的知識管理系統(KMS)使無形的知識、經驗可以被有效率的紀錄並傳承。

知識系統的信任危機


「知識管理系統是一把雙面刃」,這把刃可以幫助團隊避免過往的錯誤、增進效能,但是另一面卻潛藏著信任危機。好不容易將整個知識系統完備了,但是誰可以看、怎樣層級的員工可以檢視多少資訊、會不會一升官獲得權限就帶著公司這些無價資產跳槽了...我把這些問題指向一個名詞「團隊凝聚力」,是否塑造出共甘苦的環境、是否能讓上上下下都願意暢所欲言,在架構知識系統同時領導人必須先架構好團隊凝聚力。

知識是個賦予能力的過程


「知識是個賦與能力的過程:不斷重新編織有爭議的理念以及交易的網絡」,通篇文章這一句話一語道破「知識」的目的,其中「爭議」就是Exist非常重要的元素,每個人所學的專業領域、生長環境、經驗背景、喜好都迥異,Exist就是希望彙集這些有想法的人來碰撞,利用不同的「知識」引發爭議,讓彼此能拓展自己的知識範疇,進而找出屬於年輕人「存在」價值的可能。

知識建築,Tag


#____,對於推特的愛用者一定不陌生,近日Facebook也引進這項功能,但是其中帶動的品牌效益,還是值得觀察的。而這些標籤在知識建築上,首推「Evernote」以及「Gmail」,兩者對於多重自由標記功能相當完善,可以使單一文件不必複製多份,除了浪費空間也易造成疏漏,反之透過Tag等於是替單一文件製造多重入口,以本文為例我就會標注「2013.7」「Exist」「團隊」「科技」這些標籤,這些標籤貌似不甚準確,但誠如文章提到「這是一種藝術,而非科學,不過總有要人來做;一半正確的分類勝過全無分類」,這些標記成為未來搜尋的關鍵字,就像是這年非常盛行的SEO關鍵字搜尋優化,未來夥伴可以透過標記的系統架構,更快速、更精準擷取所需。

結論


我會說今天彷彿又把剛修完的「管理資訊系統」、「運籌管理」、「供應鏈管理」再複習了一回,連「長鞭效應」都出現了,除了謝謝果廷跟與會夥伴的分享,也感謝各位的傾聽,以上我的拙見,隨時歡迎各位跟我個「爭議」一下喔,Exist思考空間第一場event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