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東亞藝術新首都,台北?-2019年1月藝博會遊記(上)

DSC_8708

(藝術作為傾訴真相的謊言/攝於台北國際潮流藝術展)

前言

天哪,距離上一篇文章已是「四年半」了,粉絲頁一層停擺了好一陣子,到去年(2018)才稍微恢復更新頻率,未來也希望能夠在文字產出的部分有辦法一個月一篇。請各位持續為三位編輯們加油打氣!

一月,是各位的老朋友憨極,在消失的這段期間,我在新創公司擔任第一個正職員工、被外派到歷史建物負責空間營運、活動企劃,又到英國念了里茲大學文創碩士(MA Culture, 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of Leeds)還有在蘇富比拍賣行旗下藝術機構的藝術與商業學程結業(Art and Business Semester Course, 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London)。業餘除了本來在台灣就在弄的「踏破鐵鞋中正路」、「台北捷運。不提供載客」又加上了對外國人推廣繁體中文的Youtube平台「憨極掰文字Mr.Yam.tw」、亂配藝術品對白的「憨極掰工作室」,一籮筐的Side Projects,而Exist就是大觀園,會有多元的議題在粉絲頁、部落格,甚至可能以影音直播方式推出。


何謂藝術博覽會?何謂雙年展?

那一月第一篇就要從大觀園裡面摘了藝術商業這朵花來一探究竟,2019年1月算是台灣高端藝術市場史無前例的盛典,以位於南港展覽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為首,圓山「水墨現場」、賦樂旅居「Art Future藝術未來」、西華飯店「One Art Taipei」全部都在一個週末點綴整個城市,我自己不僅在台北當代擔任展會助理,也走訪了水墨現場與One Art Taipei。
另外一方面,非商業性質的展覽,不可不提的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雙年展」與台中國立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還有街頭文化的「Art in Range台北國際潮流藝術展」和中正紀念堂Kaws最大裝置藝術-Companion相互輝映。除了Kaws已經洩氣了,其餘大多展到過年後(2/10),所以過年不知道要幹嘛,又怕下雨或天冷,這些展覽都是不錯選擇喔!

但是在進到我的觀後感之前,要先談一下什麼是藝術博覽會,又什麼是雙年展
藝術博覽會,其實就是一個書展/動漫展這類的展覽,你要先買門票進場,裡面每一攤都會擺出不同的「商品」你喜歡(又買的起)的話就可以買下。我半開玩笑的跟其他展會助理說「這裡沒有在跟你藝術,這裡都是商業」,在藝術博覽會你可以看到當今消費潮流,和頂級藏家,從一個展間到另一個展間風格可能大相逕庭,所以也沒有所謂「展覽主題」。
而雙年展就是純藝術的殿堂,從1895年威尼斯雙年展開始接著1951年聖保羅雙年展,各地的雙年展、三年展雨後春筍的冒出,曾經代表自己的國家或以特展形式參展的藝術家身價瞬間水漲船高,是當代藝術市場指標性活動。而台北雙年展算是東亞最早引進雙年展的城市之一,自1998年開始迄今已經是第11屆,後國美館也在奇數年舉辦「亞洲藝術雙年展」、偶數年舉辦「台灣美術雙年展」,台藝大2016開始的「大台北藝術雙年展」(我很遺憾地錯過了QQ)、北美館的「關渡雙年展」、到基隆文化局2018年「基隆港口雙年展」四處各種雙年展充斥著奇數年、偶數年。

DSC_8584
(Landscape 130, 陳建榮, 攝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打造一個「東亞風」的藝術博覽會


這句話源自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於富邦藝術基金會的展前座談,他說這次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並不是要打造另一個Art Basel HK,把西方世界的藝博會形式直接套入,取而代之的是要打造屬於「台北」、「東亞」全新藝術博覽會。那任天堂任天晉怎麼做,你隨便Google都有一大堆專業文章和訪談說明這位仁兄的策略。

>天下雜誌:專訪亞洲藝博會教父 頂級策展人該如何「出賣藝術」?
>典藏: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總監任天晉:「我眼中的台灣」
>非池中:藝博戰神任天晉的回歸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媒體發佈會的漏網記趣

這個東亞感體現在藝博會的英文名稱上,總監選用了 "Dangdai" 這個從「當代」直譯的詞,而不是"Contemporary",對外國人而言毫!無!意!義!不過好險是好發音的,很難被念成奇怪的東西,雖然我在當指引的時候,還是常常被問「請問Art Taipei/ Art Basel怎麼走」...
同時歐美藝廊也控制在20間、台灣20間以及其餘亞洲國家(日本為主,中、韓次之)有50間,觀眾以華人為主,其餘哪怕不是華人,一臉西方白人面孔,還是能夠說出還滿流利的中文,Dangdai反而變成了一個「記憶點」

感覺跟我出國之後,選擇拋棄我在台灣用的英文綽號,改以自己的姓Lin作自我介紹
"Hello, I am Lin from Taiwan. Lin is my surname which means the forest."
(你好,我是林,來自台灣。林是我的姓,意思是森林)
藉由這樣的起手式勾起對方興趣,從而介紹自己文化。那Dangdai的選擇會不會也是類似的概念,變成一個專有名詞,也跟過往台北有的Art Taipei與Young Art Taipei(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中文名只差兩個字「國際」超混淆)有所區分。

DSC_8589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Sarah Lucas/攝於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回到藝術品本身,我非常驚訝並與有榮焉的看到曾經在倫敦與紐約看過的作品在這台北展出,是否也表示雖然第一次舉辦,這些國際畫廊並沒有覺得我們很「次」,而是真的願意把Sarah Lucas, Josef Albers(金紙哥)等人的作品運來台灣,表示台灣藏家眼光絲毫不遜色。回顧我在倫敦短短四個月藝術商業的學習中,有許多老師一旦知道我是台灣人便主動向我提起這次藝術博覽會,第一個告訴我消息甚至不是台灣人,是我比利時同學,同一時間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曾因金融海嘯重挫的藝術商業市場戰戰兢兢,對中國市場又愛又恨,在這時間點的台灣成了漁翁,吸引這些一流藝術品進入市場。

除了西方世界一流作品,一進門便會看到日本草間彌生的作品還有超扁平的村上隆等藝術作品,台灣也有許多有趣的作品目不暇給,雖然同時有圓山的水墨現場,不過台北當代仍然有許多豪放的水墨作品。那和去年十月的Frieze Art London相比呢?相同點包含銀行作為主要贊助商、高級轎車贊助VIP接送...。展品部分,整體而言台北當代比起來雖然沒有那麼瘋狂,但已經相當前衛,也有很多和社會議題相關的作品。(規模跟參展單位我就不用比了吧)倫敦主觀感覺有更多不是要賣給「人」的作品,比較多是以「美術館/博物館」為客群,特大尺碼的創作,台北繪畫及小尺碼的裝置藝術就相對較多。

(點擊繼續閱讀,來談談衛星展)

DSC_8588
蘇富比 佳士得 秋拍預展 蘇富比倉庫 球拍直播 Frieze London and Master 1:54 African contemporary art fair
(台灣的同志議題、倫敦的脫歐議題)


嘴裡說不當人衛星,身體倒挺老實的


DSC_8647
(朝霧,小泉智英/攝於水墨現場)

這個標題是在「致敬」水墨現場的創辦人於財訊報導所說的
「我要在台北舉辦藝博會,不是飯店型藝博會,更不是衛星展,而是與『台北當代藝博會』完全平起平坐的東方水墨藝博會。」
和任天晉一樣從香港來到台北的許劍龍先生抱著雄心壯志而來,佔據花博爭艷館與南港展覽館分庭抗禮,然而一月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
1.水墨現場開接駁車來南港展覽館接客人往返圓山
2.持台北當代VIP卡可以直接免門票進水墨當代,並享用VIP待遇。反之,不能
媒體露出也都是以台北當代與衛星展為專題,水墨現場距離「平起平坐」還是有一段距離

line_1548040462294
一(當代)送二(水墨,One Art)的VIP

那為何要在一個週末同時舉辦這麼多展覽呢?
簡單來講就是要對於藏家的資訊轟炸,尤其是國際級的藝術博覽會,會到場的來賓遠遠不僅於在地人,更會吸引鄰近國家藏家來到這個地方
因此當然要把藝術品擺好擺滿啦!
像是倫敦Frieze London的集客力便促成1:54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甚至拍賣行也會挑這個檔期舉辦預展與拍賣
去年知名的班克斯「碎畫」事件就是在這時候於倫敦蘇富比拍賣會場上發生的
(至於班克斯是不是真的是反資本主義的英雄,這個我持保留態度,日後有機會再談)
>BBC中文網:班克斯揭秘:名畫自毀「本應全部被絞碎」

那台北一月的盛會是否也有達到類似的外溢效果呢?
就我粗淺的認知來判斷
Frieze London是舉辦在攝政公園,市中心主要公園,就想像是二二八公園吧
(如果海德公園是大安森林公園的話)
但是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卻是在城市的最東端-南港展覽館
衛星展的部分,1:54舉辦在泰晤士河畔依然相當市中心,水墨現場也是在大家熟悉的花博爭艷館
因此變成各衛星展必須想方設法把貴賓「抽離」南港,拉到市中心
例如:提供接駁車、提供同等貴賓服務(拿當代VIP可以等同水墨現場與One Art Taiepi的VIP,反之不能

蘇富比 佳士得 秋拍預展 蘇富比倉庫 球拍直播 Frieze London and Master 1:54 African contemporary art fair
Anton Kannemeyer 攝於倫敦1:54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

那內容調性呢?
因為是衛星展,反而更容易看到在地或鄰近國家的小畫廊
整體而言在水墨現場感覺有很多香港畫廊、在One Art Taipei覺得一直看到日本畫廊,周圍非中文的對話不斷

我個人並不是水墨畫專家,但確實有幾位藝術家有超出我對水墨畫的想像
像是透過AI來作畫、利用二進位來編碼,是還滿有趣的
圓山花博會場跟南港展覽館相較起來真的不大
我可能是周一早上去,人潮也還好,並沒有樣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一樣超過場內最高負荷人數,只能忍痛把來賓全部放在外面大排隊
DSC_8654
(二進制-雪山行旅圖,叢雲峰,攝於水墨現場)

另外在西華飯店舉辦的One Art Taipei堪稱是最大型的飯店藝博會
什麼是飯店藝博會呢?
簡單來講就是讓每家藝廊進駐到各個房間,然後藝廊就用這個房間來「策展」
包含廁所、床鋪與窗戶的應用,對畫廊業者來說是一種挑戰
另一方面通常飯店走道都不會太寬敞,這些房間也並非設計拿來容納超過六七個賓客同時參觀,所以動線超級卡,有幾家藝廊是因為看到裡面太擠索性放棄的

DSC_8677
(班克斯不是左派,林俊彬,攝於One Art Taipei)

在One Art Taipei裡,村上隆與草間彌生算是到處可見,不過卻有台灣藝術家把村上隆的作品給切割了,然後襯上自己設計的底圖,成了這幅作品
我看到作品名時直接大笑,因為他是企圖呼應營造「左派、反資本」人設的班克斯與以商業化聞名的村上隆,這兩個鮮明對比

另外相較其他兩個藝博會比較不願意公開價格(因為價格因人而異,對藝術市場賣對人比賣好價格重要)
One Art Taipei倒是坦蕩蕩的,許多藝廊都直接標明的價格,只求有緣人帶走

DSC_8686
(攝於One Art Taipei)
大多數的藝術買賣都是檯面下作業,你永遠抓不到真正的數據去推測市場風向
而且真正會去消費的,大多都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頂端的「自我實現」階層
這些20%的人口驅動這個一個神祕的產業
我不確定一月的盛會帶來多少實質商業價值,但是這是一個好開頭,也期待更加擴大
(下集要談非商業性質的雙年展與其他展覽,問題是我不知道何時會出)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4G廣告戰-帥哥當道,快為王道



本來還想要自己作組圖
後來看到原來三立新聞做過類似報導了~開心~
只是同為台灣大哥大代言人-九把刀就直接凍起來了
刀大不要哭~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說實在的是肥缺-我看值星官

在大部分的情況底下,值星除了點名報數對錶喊話以外,通常在三天的營隊排程當中,就只是一派威武地飄過來飄過去,偶爾在烤肉的時候去徵收香腸,比百姓還要悠閒。許多時候,我看連值星也都弄不太明白,自己的角色到底還能有什麼貢獻。
來談談「值星官」文化:為什麼臺灣的學生營隊裡存在這種軍人威權角色?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44102/)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Being a Dad-讓人不禁眼眶泛淚的父親節廣告

最近的根本是被世足賽洗版阿
趕緊來換個口味
(世足賽的精采廣告有空我再來整理)

六月的第三個禮拜日是歐美等國家的父親節
不同於台灣直接用爸爸的諧音在八月八日
終於可以理解為何以前的廣告都會說父親節很容易被忘記
而在這個超沒存在感的節日,各間公司又如何傳達他們的感性訴求呢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他把他的唯一給了我-元智尼泊爾國際志工團

IMG_6290

  他把他的唯一給了我-元智尼泊爾國際志工團 

那年夏天,對元智大學的曹瀚文而言意義非凡,他拾起了背包前往遙遠的異鄉-尼泊爾,在那裏他看到窮困的土地上還有一群小朋友用著所會不多的英文字句,渴望更多的學習。今天就訪問到瀚文,讓他跟我們聊聊元智大學悠遠的國際志工團及他的尼泊爾奇遇記。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種族的隔離-看印度憾事和羅馬尼亞清潔劑


種族分化、種族惡鬥、種族清洗...
每一個國家在構築時必定會面臨到「種族」的紛爭
儼然就像是女生生理期
時不時就痛一次,糟糕點還會大量出血(雖然這比喻怪怪的~)
像是印度流傳千百世紀的種姓制度迄今還是會導致憾事
那羅馬尼亞的清潔劑廠商怎樣溶解這些國家孕育的「胎記」呢?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讓台灣BBox走向國際,讓國際走進台灣-風城少年的必霸狂潮

DSC00062

   讓台灣Beatbox走向國際,讓國際走進台灣-風城少年的必霸狂潮 

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個青春洋溢的大三學生,但談起來Beatbox來眼神就好像注入了熱情與火焰,他,是李掌櫃,TWBEATBOX.com的當家大臣,為了將自己熱愛的Beatbox推廣出去、為了讓台灣更多人知道這不只是一個小眾的次文化。他要讓台灣的Beatbox成為亞洲的樞紐,也讓世界看到台灣驚人的必霸狂潮。